(通讯员 施剑 摄影 高男)5月11日,第十二届司法鉴定与社会治理研究院硕博论坛在本校文治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与社会治理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承办,云顶国际集团游戏app研究生会组织配合,会议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基地主任闫平教授,云顶国际集团游戏app院长、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基地执行主任胡向阳教授,云顶国际集团游戏app法庭科学系副主任刘建华副教授和青年教师童晓雪、李亚玲以及20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由杨思睿同学担任主持。会议伊始主持人代表研究院硕博论坛,对各位老师、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大家介绍本次论坛主要是以学生分享,同学提问,老师点评的方式来展开。
论坛正式开始前,胡向阳教授表示硕博论坛的举办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希望同学们每次活动都要踊跃参加,展示自己,积极交流,不断进步;同时提醒同学们要明确目标,提前做好每个阶段的规划,为未来就业、升学等毕业去向做最充分的准备。
第一位发言人是22级侦查学硕士生葛庆瑜,她以《区域性司法鉴定中心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为题,从区域性司法鉴定中心的定义、区域性司法鉴定中心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阐述。
针对她的发言,闫平教授指出司法鉴定市场化以后,很多司法鉴定的案件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多家鉴定机构对同一案件出具的鉴定意见有争议的时候该如何去解决,去建立一个区域性司法鉴定中心还是在现有的司法鉴定机构当中继续做全、做大、做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区域性司法鉴定中心的建立需要从机构设置、法律地位、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讨论,建议在报告分享内容的细节问题上再进行完善。
胡向阳教授对该同学的发言选题给予了肯定,但指出该同学提出目前鉴定机构没有统一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的观点不太准确,因为目前鉴定行业的标准是非常多的,不但有国际标准,而且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然可以说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但不能说标准完全缺失;同时还指出区域性司法鉴定中心运行的困境也需要进一步去解决。
刘建华副教授指出如果要成立区域性司法鉴定中心,那么立法可能需要大幅修改,因为目前鉴定机构都在各省厅实行统一的登记管理,还有如果在大学里面设置区域性司法鉴定机构,那么大学老师们都去做司法鉴定,学校教学的功能可能会被弱化,还提出所有的鉴定业务都要归入区域性司法鉴定中心是否存在现实的必要性等问题。
第二位发言人22级侦查学硕士生向新媛以《基于网络行为数据的人身同一认定在数据犯罪侦查中的应用》为题,从智能时代数据犯罪蔓延的研究背景出发,对网络行为数据的人身同一认定和数据犯罪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讨论了网络行为数据的人身同一认定在数据犯罪侦查中的具体应用和风险挑战问题。
教师点评环节,闫平教授指出研究这个主题需要把握好两个点,一个是数据犯罪的概念,另一个是同一认定的要素,而且要考虑该研究是否切合实际的问题。
胡向阳教授指出,想法比较有新意,但是讲的内容与选题联系不紧;题目写的是在侦查中的应用,但从具体内容来看涉及侦查学的内容比较少,更多偏法学、犯罪学的内容;还有题目用词存在争议,逻辑关系存在一定的问题。
刘建华副教授指出,从报告内容来看数据犯罪更多涉及到的是实体法方面的问题,但题目写的是同一认定在数据犯罪侦查中的应用,题目存在一定缺陷,数据犯罪概念的界定、数据犯罪与网络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等问题仍然需要去思考。
第三位发言人23级侦查学博士生付琳以《刑事司法中大数据分析报告的证据转化——以涉案人员行为轨迹分析为例》为题,分别从大数据分析在侦查阶段运行的现实困境、大数据分析报告证据转化的
理论证成、技术与法律规制三个部分来展开讨论。
点评环节,闫平教授指出题目是《刑事司法中大数据分析报告的证据转化——以涉案人员行为轨迹分析为例》,但在报告过程中没有体现“以涉案人员行为轨迹分析为例”的思想。还有在做报告过程中需要第一是要注意厘清基本概念问题,第二个是逻辑要清晰。
胡向阳教授指出,该主题总体内容问题不大,但是局部有不少问题。比如证据转化中算法逻辑与证明体系差异这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并列的问题。体系是相对可见的,逻辑是比较抽象的,实际上逻辑和体系这两个概念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刘建华副教授指出,“北京模式”的提法不是太严谨,模式一定是得到了国家、学界或者行业的认可,是具有方向性的。但如果是在某地开会,大家提出一些观点,就提出“北京模式”似乎不是很恰当。
论坛最后,闫平教授和胡向阳教授对本次论坛的召开给予了肯定。胡向阳教授对本次论坛做出总结,一是鼓励同学们多去实务部门锻炼,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二是做学问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遇到困难时,要勤与老师们沟通和交流;三是总体上同学们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鼓励同学们要学会在批评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进步。